用心能看透一切

用心能看透一切

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巴尔扎克


不要把“力量”具体化,因为任何在现在貌似伟大的力量都摆脱不了死亡。能达到“无边”的力量的只有思想。因为思想让我们可以穿越时空的理解看待问题。“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在思想的框架内是一致的。能够跨越任何界限的“力量”就算是微乎其微,我们是否也可以把他理解成“无边”呢?因为思想是不可给予的,只能自己去寻找。当今社会正处于高速运转中,假若不细细观察,很难看透这复杂多变的世事。倘若静下心来,从细微之处加以观察,用心去品味,当前的社会也不难看透。


最高的不一定是真正适合自己的


相信每个人都有一颗追求卓越的心,都有着想着更高更好的方向前进的斗志,但最高的事物却不一定是真正适合自己的。马云一共参加过三次高考,他第一次参加高考时,马云首次落榜并且数学科目只得了一分。二他的第二次高考也以落榜而告终,尽管这次他的数学成绩提高到了19分。他没有放弃,坚持不懈的求学,不顾家人反对参加了第三次高考,由于英语专业招生指标未满,再加上马云英语科目十分突出,最终被杭州师范学院录取。进入大学后,他凭借出色的英语稳坐外语系前五名。之后,马云当选学生会主席,后来又当选杭州市学联主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是当前大家公认的最高学府,想必从那出来的人才一定会十分有出息。马云因为其他科目过于落后,没有机会考入高级学府,但他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最终成为商界精英,中国首富。


同样的,李开复在哥伦比亚大学读政治系期间,是个十足的劣等生——长期霸占着教室后方的角落,总是一上课就开始呼呼大睡,全然不听课。直到两年后,李开复决定转系,转到适合自己而自己感兴趣的计算机系。毕业时,成绩居全系之首。不仅如此,在教授推荐下,他开始进入在计算机领域独特风骚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直接攻读博士。李开复非常讨厌政治,而政治学科也显然不适合偏理特质的李开复,因而都政治学科时李开复并不能表现出他的潜力,直到他找到适合自己的学科,并为之不懈奋斗,这才奠定了他日后的成就。


马云是一个奇迹,但奇迹的创造一定离不开自己的努力。追求美好,是人的天性。但不是每一样事物,我们都能得到,不是每一种高度,我们都能达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能力的不同,自然每个人所能达到的高度就不一样。别人所擅长的,也许是你的弱点,而别人所不能及的却你的独有长势。生活中的各种感伤,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大半源于攀比。最愚蠢可笑的事莫过于拿别人的长处去和自己的短处相比。忘记自己的不足,不因过于追求高度而忧心忡忡,才会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发现和当前不一样的一片天地。李开复正是这样,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道路,不断为之奋斗,才有日后辉煌的成就。也许这之间的时间很漫长,但终究会达到的。


抓住机遇,敢于尝试


培根曾说过:“世界上有许多做事有成的人,并一定是因为他比你会做,而仅仅是因为他比你敢做。”《感动中国》主持人白岩松最开始的时候,并不像现在著名的主持人那样。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中国广播报》工作,同时,他还尝试广播主持。直到1993年崔永元推荐,白岩松才得以进入《东方时空》,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白岩松才算是正式担任新闻评论部主持人。一路走来,白岩松在成为如今这么成功的主持人之前做过非常多的尝试,他尝试过各种职业,包括记者,主持人,策划和制片人等等,而每一次的尝试都或多或少地给他带来的不同的收获,使他注意到看问题的不同角度,丰富了他的人生旅程。白岩松并非生来就是当主持人的料,他曾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体验过不同的职业,最终才决定将主持人作为毕生的追求。同样的,爱迪生也具有这种敢于尝试的精神,不论是在科学研究还是其他别的方面,他都是一个敢于尝试的人。他不畏惧失败,失败了便重新再来,不断尝试,或许正是这种用于尝试的精神才使得爱迪生成功发明了许多对后世有意义的东西。


每个人独特的发展道路上,机遇是相等的,每个机遇,就是发展道路上的一个个转折点。抓住机遇,敢于尝试,不久后便会突然发现你又走上了另一条发展道路,而或许比你一开始所想的要好的多。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不要被当前自己的能力所牵制,勇于尝试看似自己做不到的事,不断挖掘自身潜能,才能向着更好的道路前进。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聪明之人不可能永远聪明,他也有失误的时候,只要正确对待失误,才能将它降低到最少。反之,看似愚笨的人,他也有聪明的时候,只要加以学习,就会有所收获。这种朴素的辩证思想,说明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聪明之人不可能永远聪明;看似愚笨的人,他也有聪明的时候。


一代诗人陶渊明尽管失去了高管贿赂,一生仕途坎坷,但他却得到了精深的文字造诣和不为名禄而庸绕的淡然,写出了人人传诵的优美诗篇。远近闻名的青莲居士李白失去了被重用的机会,却得到了洒脱的生活,这才有了他日后的成就。可见,得与失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失去某些东西也就意味着得到某些东西。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得失的衡量常常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任何事物都有其对立的一面,在我们向着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前进的过程中,总会经历各种静静燥燥,曲曲折折。世间万物对立统一,每种事物都有他的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天之规律。人受控于自然之下,无法摆脱,好与坏,静与燥总是在不停的转化中。每种时期各有其心理感受,人无力改变这种感受,只能静等当前的感受转化为另一种感受。在痛苦的感受面前想到与其对立的一种感受,寻求心理上的一种安慰,保持内心的时刻平静,最终从从一种感受转化到另一种感受。在两种感受转化的前后,二者是彼此平等的。前者对内心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后者就会有多大的“幸福感”来弥补。在有利的条件下,要想到不利的情况,当自己深处不利之时,要想到过后的有利之时,这样,祸患便可较早排除。


先看透,后看淡,你就赢了


卢梭曾说过:“燧石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出的光就越灿烂。”艾青曾认为,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人海中,摇晃中,你握紧的是什么,有时候连自己都已经不知道了。只能等到最后,烟雾散了,人撤了,再来看看自己到了哪儿一站。是你的,就是你的,努力了,珍惜了,问心无愧,其它的交给命运。


用心去体察万物的变化,看透了名利,看透了得与失,看透了静与燥,看透了人成长发展道路,这样之后,对这万物的转化规律采取旁观,淡然的态度,真正想清楚自己发展的道路早已被安排好,当前只不过是按路行走,在这个过程中内心的各种感受是正常出现的,当前的目标或志向是早已被定好的,只需顺其自然。这样,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待问题,淡化世间的得与失,静与燥,才能在忧郁困苦之时能想到过后的安宁,在愉悦顺利之时能警戒自己不要乐极生悲,将不利的条件减小的最小,最终达到一种超然,逍遥的状态。


*内容来源:文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