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拒绝的人生,到底有多累?

01

便利贴,具备体积小、方便粘贴的优点,能够满足人们日常随时记事的要求,提醒自己待办的事项。

但也正因为它的这些特质,便利贴在完成使命后便会被无情地撕扯掉,置于冷清之地。

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也存在着“便利贴性格”的人群,他们不懂得拒绝他人,对于别人的请求总是有求必应,生怕自己的回绝会伤害了彼此的和气。

就像便利贴一样方便好用,然而也像便利贴一样普通廉价,来者不拒,不受重视。

“便利贴”人群大抵有这样的共性:

自信不足,常常附和他人,渴望通过迎合别人来提升存在感;

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在与人交往中以扮演“从者”为主,是弱势一方;

内心敏感,玻璃心易被打碎,会因为对方的一句话而高兴或失落好几天。


02

阿敲是个温柔细腻,热心肠的人,就职于一家传媒公司,他每天都看似很忙碌,都是一副急匆匆的样子,恨不能把24小时揉碎了当48小时用。

阿敲是典型的“便利贴”人群,不懂得拒绝,然后活得很累。

工作上,可以每天为同事倒5-6杯水,复印各种资料文件,顺便到楼下取快递。

生活上,朋友们有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阿敲求助。

喊楼表白女友要助攻,找阿敲;

工资月光揭不开锅,找阿敲;

出差没地方住,找阿敲。

仿佛阿敲就是他朋友们的及时雨、救命稻草。

不懂拒绝他人的处世之道让他吃了不少苦头,首当其冲的是他的身材,由于杂事太多,没有业余时间管理身体,如今身材越来越朝着正方形发展。

很难看得出他之前是“游泳特长生”,一低头双下巴都出来了。

其次是工作屡屡不顺,阿敲提交的文件每次都要来回改好几遍,不是数据有问题,就是搞错用户资料,或者字体、标点符号、错别字这样的细节出错。

阿敲也是有苦难言,他不会推辞同事的请求,每天劳累的生活让他精神萎靡,没法集中精力做事。

最后是阿敲的人际关系网也出了问题,他自带的这种“老好人”标签降低了在他人心目中的存在感,给人一种呼之则来,挥之则去的体会。

“不要害怕拒绝别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出于正当,因为当一个人开口提出要求的时侯,他的心里根本预备好了两种答案,所以给他任何一个其中的答案,都是意料中的。”

三毛曾这样告诫世人。


03

在人们传统的交友观里,讲究一片和气,提倡君子成人之美,大多不会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耐不住别人的三声请求就会败阵。(以下为原因分析)

碍于人情,始于自尊

在我们生活的大环境下,人脉成了衡量一个人办事能力、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而维持人脉通常就要利用到人情,人情往来让我们难以将那句“No”说出口。

你欠我一个人情,说明我们走的近,以后一切就有照应了。

凡事要互帮互助,泾渭分明了就显得生分。

灵魂深处的“自尊”心态牵制我们独立自主地选择,社会的人情世故又让爱面子的人屈从他人的想法。

自信不够,讨好来凑

心理学上,有一种人格叫“讨好型”人格,典型特征是不自信、渴望和谐,在与人交往中常常会仰望他人,放低自己。

具有“讨好型”人格的人容易被有主见的人所支配。

如果你的意见与对方相左,一开始可能你还会辩驳几句,但是一旦对方强势一些,你就萎了下来,乖乖地隐藏内心想法,取悦他人。

曾见过同事每天中午都会帮其他人打包午饭,时间久了他也偶有怨言,但是对方一句“不过是随手的小事,男生要绅士一些”就让他哑口无言,难以说“不”。

欲拒不能,迎合不断

有的人害怕拒绝他人后会招致无妄之灾,受到惩罚,于是压制内心的真实想法,期待迎合他人来避免不安感。

这类人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也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拒绝行为会让他们惴惴不安,担心有不良后果,他们承担的压力一般人无法理解。

朋友Y是出名的“女友控”,每月工资至少转1000元给女友买化妆品、零食、衣服、包包……

约会从来不敢迟到、每晚准时与对方视频、不能拒绝女友的查岗。女友一生气就各种道歉,虽然有时候他也不知为何道歉。

可以说,他是对女友千依百顺,这也让他很费神,他坦言有时候就跟失去自我一样。

可是他害怕拒绝女友会让她觉得不够爱她,或者使性子发火,他无法忍受失去她。


04

怎么拒绝别人,前人已经给了我们些许建议。

能够直接拒绝的,当然是好事一件,但是对于那些直接拒绝会带来负面影响的情况,我们只能另找他法。

汪国真有言:“拒绝别人一定要委婉,因为没有人喜欢被拒绝;被别人拒绝一定要大度,因为拒绝你的人总有他的理由。”

要说从古至今辞职信中的范本,就非《陈情表》莫属了。

文章言语十分自然纯真,并无拘泥造作之感。行文颇为肺腑之言,迂回婉转,娓娓道来,最后打动了皇帝放他辞官尽孝。

《陈情表》是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辞职奏折,该文被后世誉为“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

为了激起武帝的同情心,李密不是单刀直入,而是婉转表明心意,反复陈述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

感谢新朝的知遇之恩,迫切尽孝的悠悠之情。《陈情表》言辞恳切,婉转感人,从各个方面阐述君命难从,最后打动武帝,允其不仕。

开篇李密道明童年不幸,只剩祖母相依为命,促使君王明其不易,化强硬为体恤。

紧接着阐明虽然多次承蒙圣恩,被朝廷器重,却都因祖母身体抱恙而无法上任。以此来打消武帝的顾虑,并非故意不报效朝廷,是忠孝难两全。

然后指出晋朝“以孝治天下”,陈述目前环境艰苦,抬高皇恩,放低自己,让武帝进一步信服他。

最后直接挑明“愿乞终养”(祈求还乡侍奉祖母),等我尽孝完了就继续为官。这其实是很高的迂回战术,先辞官再说,以后是什么情况就留待以后再说。

试想一下,倘若李密开宗明义,一开始就提出想辞官还乡,被武帝认为“不仕二君”,下场估计就和死去的亡魂一样了。

亚里士多德说:

“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

拒绝他人同样也需要因时因地,技巧性地回绝对方,免得失了情分,毕竟人生于世,日后可能还要他人多加担待,留条后路未尝不可。

想要轻装简从,就先学会拒绝。想要细水长流,就先接受被拒绝。


*内容来源:HR369